溯溪漂流
所谓溯溪,是由峡谷溪流的下游向上游,克服地形上的各处障碍,穷水之源而登山之巅的一项探险活动。从登山运动中独立出的溯溪, 以沿着溪谷逆流而上, 需要视地形而进行技术性攀登, 如瀑布或巨石.
溯溪(River Tracing )一词的由来应该是来自于日本(沢登り,字面的意思是沿溪谷攀登)。在欧美的登山术语里,不同于攀岩(Climbing)已经成为另一项专业运动竞技, 溯溪并没有被特别独立出来,专门的溯溪活动也多盛行于日本及台湾,台湾人则将溯溪做字面翻译成River Tracing。
溯溪的配备并没有一定要求,但因为不同的河谷地形可能具有危险性, 需要应用到攀登的技术与器具, 如绳带以利帮助队员过溪及上岩壁。
溯溪运动原是欧洲阿尔卑斯的一种登山方式,现演变为相对独立的户外运动。上世纪60—70年代盛行于日本,各种团体组织众多,因脚踏草鞋而多名曰“××草鞋会”,台湾自70年代开始溯溪活动,后曾一度冷落,90年代以来,在梁明本、庄再传、黄德雄等人的大力倡导和推广下,近年来又呈方兴未艾之势。溯溪是一项可以结合登山、攀岩、露营、游泳、绳索操作、野外求生、定位运动、赏鸟等综合性技术的户外活动。在溯溪过程中,溯行者须借助一定的装备,具备一定的技术,去克服诸如急流险滩、深潭飞瀑等许多艰难险阻,充满了挑战怍。也正是由于地形复杂,不同地方须以下同的装备和方式行进,因而使得这项活动富于变化而魅力无穷。溯溪活动需要同伴之间的密切配合,利用一种团队精神,去完成艰难的攀登,对于溯行者是一种考验,同时又得到一种信任和满足,一种克服困难后的自信与成就感。一处壮美的瀑布在溯溪人的眼里便是悬崖,在潮湿而又长满青苔的瀑布里攀岩是一种新的挑战。
溯溪,不玩户外的朋友乍听起来会有些生僻,而对于那些“驴友”来说,溯溪早已变成他们最佳的消暑良方。所谓溯溪,是由峡谷溪流的下游向上游,克服地形上的各处障碍,穷水之源而登山之巅的一项探险活动。当然,仅看字面上的意思会吓退不少好奇者。其实,我们所说的溯溪并不高难度,只要装备得当并有必备的常识,即使不常运动也会爱上这项疯狂的游戏。因为溯溪,你可以钻进曾经梦想的深山老林;因为溯溪,你要用上并不纯熟的混合攀岩技巧;因为溯溪,你必须努力提高泳技甚至打一场艰难的水仗……
“只有12度的水温和愤怒的水花,让我的身体体会到一种难以言表的快感,直到我爬回岸边很长一段时间,各个关节仍然充斥在一种空旷麻痹的感觉中……”这样的感觉难道还不会激起你尝试溯溪的冲动?
由于溯溪是集登山、露营、攀岩、野外求生等综合技能于一身的一项全身运动,危险性较其他活动相对要高,因此从溪流的选择、队伍组成、溯登季节的考虑、资料的搜集、路线的决定、交通问题的解决、溯溪装备的整理、粮食计划与采购、医药品的准备、溯行人员职务分配,对于一个筹划者或参与者不可不慎重考虑。
参加溯溪活动之前,应研读有关溯溪技术的书籍,学习各项攀登、溯行的技术与知识,参加各种训练讲习,做好溯溪活动前的准备。
从事溯溪活动一定要组队结伴,切忌单独进入溪谷中,以免受困无法脱身。 不要在没有资深经验者的指导下进行溯溪活动,以免陷入不自觉的危险困境,队员中新手的人数不宜超过三分之一以上。
每次溯溪活动之前都要做好行前准备计画,前进路线与临时撤退方案都要让每个队员明了,不要临时起意就去溯溪,应该把详细的计画内容备份给留守人知晓。 关于溪谷地形的特色与天气的变化,都要认真研究清楚,一定要熟练使用地图的技术。 有关溯溪活动使用的装备器材要携带足够,并熟悉各项器材的使用知识,用具以精简为宜,不必要的装备就不要带,以减轻重量的负担。
拟定溯溪活动计划时,一定要有紧急撤退路线及应变方案的安排,并将全部详细资料备份留给担任留守联络的人员,及约定联络方式。
万一发生意外事件时,不可慌乱,一定要视情况的轻重缓急,决定继续前进或撤退中止活动,将伤害减低至最小的程度。
溪谷中移动的速度不快,救援队驰援的效率不高,发生意外时静待后援不如就地自救来得快,因此行动中要很小心避免发生意外伤害或灾难。
溪谷中理想的宿营地不多,如果傍晚前找不到适合的宿营地,就要及早考虑野地露宿的可能情形,绝对不可以摸黑赶路,因为溪谷中高低不平,极容易失足受伤。
遇到天气转坏时,一定要及早考虑可能因下雨引起山洪暴发的危险,对于行进路线与营地的选择,都要考虑到溪水上涨的可能,最好能有撤退路线以防万一。
发生意外灾难时,可向各地警察派出所报案请求协助,各县市警察局分局为当地灾难事件救难指挥中心